English

美国$一代开始玩真的

1999-07-08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他们一次就可赚上或赔进几千美元,他们热衷于股市的潮起潮落,可谁相信,他们只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对于这个新出现的群体,美国人把他们称作——$一代。

《驰骋华尔街》成了16岁的中学生蒂姆·赫弗南的必读书籍,这是知名的共同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写的一本书。蒂姆刚读完这本书的头几章,便迫不及待地将林奇在书中的建议付诸实践。他以每股11美元的价格买下自己经常光顾的“重磅炸弹”音像公司的100股股票,并用自己假期打工积攒下的钱,在父母的同意下,开了一个证券交易的帐户。

两年后,蒂姆以每股47美元的高价卖出了这些股票,从此他对股票着了迷。他没有将炒股赚的钱去买梦寐以求的车,也没有到欧洲去旅行一趟,他申请买了一张价值约1000美元的华伦·巴菲特所属公司的B级股票。巴菲特是闻名华尔街的投资专家,蒂姆很喜欢他的风格。

今天,蒂姆已经是个23岁的年轻人,跟他的父母那代人相比,在投资理财方面花的精力和时间要多得多。他频繁地买卖股票,每天在因特网上跟踪自己的投资状况,还将10%的工资收入放进他公司的401(K)基金里,希望自己24岁时能够买下第一套房子,以他赚钱的速度,这个梦想应该指日可待。当年他买的那张巴菲特的股票,现值已达2350美元。

蒂姆的情形也许有点罕见,不过决不是凤毛麟角,相反,蒂姆是一群新投资者的典型代表。根据1998年6月份的一项调查,18岁到24岁的美国人当中,34%持有股票、基金或者兼而有之。这就是说,美国大约有900万青少年将钱投入股市。对某些青少年来说,特别是男孩子,投资吸引他们,只是因为时髦。

这也难怪,像蒂姆这般大的年轻人,在这些年头受到的影响是不小的,媒体大肆宣扬,告诉大家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迟早死路一条。先进的技术为青少年加入投资队伍开创了有利条件。家长、老师、非盈利性教育机构以及大量的盈利性金融服务公司,无一不对这些未来的投资者进行着教育。他们告诫孩子们,应该未雨绸缪,有长远的眼光,为未来的经济早作准备。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孩子可不想等他们讲的那么久。

炒股生力军

埃里克经常在因特网上关注炒股信息。他十分渴望能独立控制自己的帐户,自由买卖股票。他基本上如愿以偿。由于他不满18岁,只好由父母给他开了个监护帐户。现在除了听唱片、吹竖笛和演戏剧,他有了个新的爱好——炒股,虽然才入市几星期,但谈起股票简直像个老股民。埃里克已满16岁,他父母仍不让他开车,却允许他买卖股票。埃里克的父亲是IBM公司的科学家,他说:“我们信任他。”而埃里克也毫不谦虚,觉得自己在炒股方面要比父母在行。

像埃里克这样的青少年为数不少。他们听大人们说短期内就赚了一大笔钱,以为自己也能行。通常,他们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查看股市信息。因特网上还有很多“年轻投资者指南”之类的网址,他们也是常客。

得克萨斯州的阿巴尔的经历有点不同。他成为小股民,完全是51岁的父亲约吉·特里维迪引的路。15岁的阿巴尔整天沉溺于玩索尼电脑游戏,对其他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约吉三番五次地劝导儿子“做些有建设性的事”,都不起作用。于是一天晚上,约吉灵机一动,叫儿子用他在网上的账户帮他做笔股票交易。“这是真钱吗,爸爸?”

没多久,阿巴尔在因特网上电视财经节目里寻找股票投资机会花的时间,就比他玩游戏的时间多了。儿子总算有了新的兴趣。可是一年过去,约吉又有些担忧起来:他本人23岁开始炒股,16岁的阿巴尔投入的热情,似乎太多了一点。约吉说:“我告诉他,1987年只1天的功夫,我就损失了44000美元。我时时刻刻都看着他。”

老约吉在家里可以看住阿巴尔,他哪里知道阿巴尔背着他在学校也炒起股来。一天,图书管理员发现阿巴尔正在图书馆的电脑试图登录到他父亲的帐户上网炒股,马上制止并批评了他。“好吧,”阿巴尔说,“可你正让我蒙受金钱损失。”

投资小参谋

苏·罗伯兹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教个人财经。有时候她会让学生带小测验题回家给家长们做。测试题都是些孩子们知道得很清楚的基本常识:“什么是401(K)?什么是全球基金?短期资金市场帐户和存款帐户有什么区别?”结果,多数家长们测试都不及格。现在的孩子有时候比家长们懂得还多。

不管实情是否如此,或者孩子们的所谓“懂”其实是点皮毛而已,这些孩子自己认为很懂却是真的。而且,他们的父母显得愿意听他们的高谈阔论。就拿蒂姆的母亲玛丽来说吧,玛丽虽然有财经学士学位,而且教过会计,但是她对股市仍然十分谨慎。跟她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年轻时投资股票是她想也没想过的事,那时她花钱和挣钱同样快。蒂姆17岁时,曾建议母亲将他大学帐户里的余款拿去买每股43美元的IBM公司股票。玛丽当然没同意。自那以后,IBM公司股票已上涨3倍。玛丽现在后悔当初没有听儿子的建议。蒂姆总是鼓励母亲多做投资,玛丽承认,在儿子的影响下,她能承受的风险度,比以前高了一些。

北加州大学的学生葛雷格·费丹的情况和蒂姆差不多。在他的游说下,他父亲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他父亲从未涉足股市,现在,听从儿子投资股票的建议,将资金的70%投入股市,另外30%买了债券。

回头再看阿巴尔。尽管在炒股方面父亲是他的领路人,但很快就证明阿巴尔比父亲出手更快更猛。1998年夏天,股票在他那儿最多只留一个星期就出手卖掉了。他夸口道:“我基本上每天都在交易。”他两个月就赚了5000美元。“每次我父母搞聚餐晚会,”阿巴尔洋洋得意地说,“他们的朋友总要问我炒股的高见。”不用说,这样的感觉肯定棒极了。无怪乎这么多孩子谈起投资,好像就是件好玩的游戏。

培养经济头脑迫不及待

美国$一代青年人投资的动机很明确,那就是希望尽早造就自己的经济头脑。所以,他们等不及长大成人那一天,就早早地开始行动了。美国的经济现实也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随着养老金制度退出舞台,401(K)s取而代之,明天的成年人将需要为他们的将来做些他们的父辈从来不必做、也不会受鼓励去做的事情。他们在得到第一份工作之时,就得在长长的401(K)s计划书里,对各式各样的共同基金作出选择,为退休留好后路。这个压力是不小的,孩子们不希望他们到时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实践证明,让孩子们正确了解股市是必要的。眼下,股市模拟游戏十分盛行。玩这种游戏时,孩子们都是“投资俱乐部”的会员,社会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自由选股,看哪一组选的股票在某一时间段里回报率最高。这类俱乐部无疑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入市炒股的兴趣。一些孩子就是玩过模拟游戏后决定真枪实弹地冲进股市的。

玩真的要小心

身处电脑时代,孩子们要实现他们的投资愿望自然比过去容易得多,科技为他们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从中吸取的教训也要比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深刻许多。埃里克炒股几星期便发现,即使是廉价的网上交易,成本也上升得很快,每笔交易要付的佣金可不少。爱荷达州的高中生德夫·斯达曼第一次炒股,就赔了500美元。因为他买的德尔电脑公司的股票那时持续几星期呈下跌之势,他终于沉不住气卖掉了。假如他不急于脱手的话,他的股票就翻倍了。不过德夫有他自己的哲理:“我从亏本中学到的知识更重要。”信心十足的炒股小专家阿巴尔也有失手的时候。一次,他心血来潮买下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眼巴巴地看着它从17美元直跌到7美元一股。最近,他见这家公司的股票已经没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便忍痛卖出,亏损4300美元。从此,阿巴尔不再那么鲁莽地买股票了。对孩子们股市失利,家长们倒能乐观地看待。阿巴尔的父亲说:“如果他想挣钱,就得学会赔钱。”“如果今天股市下跌,明天就会看涨。”埃里克说,“即使我输得干干净净,我也只是生气几个星期,然后再度出击,挣更多的钱,重新来一次。”

事实上,美国教育界许多人士认为,现在正是让这帮年少的投资人去大胆地犯错误的时候。因为真正的危险,是他们未来有朝一日由于遭受损失而灰心丧气以致不想涉足投资之时。所以,他们建议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世界之窗蓉子编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